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所谓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但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它才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属于自己的劳动力。(2)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因而不得不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形成的。资本的原始积累,大大加速了这个形成过程。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如同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所以,劳动力的价值可以还原为劳动者维持自己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与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的价值规定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也就是说,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生产力水平、自然条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制约着雇佣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的最大特点在于其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普通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被消费的过程中逐渐消失掉,价值也随之消失,或者转移到其他商品中去。劳动力则不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部分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可见,正是由于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才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剥削方式,因而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若想从事某种生产活动,首先得拥有一定量的货币以便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此,资本最初总是要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有区别的,这表现在简单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区别上。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用符号表示为W-G-W;资本流通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用符号表示为G-W-G。
应该说,两种流通公式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们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截然不同的。第一,流通的动机和目的不同。W-G-W这种流通形式表明,起点是一种商品,终点是另一种商品,商品生产者是为买而卖,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而G-W-G这一流通形式表明,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商品,是为了把商品卖出去,重新获得货币,交换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得到价值。价值成了运动的主体和核心。第二,流通的内容不同。在W-G-W这种流通公式中,两极都是商品,它们的价值量相等,但使用价值不同,流通内容是不同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而在G-W-G这一流通公式中,两极都是货币,作为货币在质上是无差别的,唯一不同的是量上,只有当投资者最后从流通中取出来的货币多于起初投入的货币时,整个流通活动才有意义。因此,作为资本的货币,它的流通公式应该是G-W-Gˊ,其中Gˊ=G+⊿G,⊿G表示原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即剩余价值。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或者说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第三,流通的运动限度不同。W-G-W这种流通形式表明,当商品生产者购买到所需要的使用价值时,流通过程就结束了。而G-W-Gˊ表明,资本运动的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这就决定了这个运动是无止境的。因此,资本,“它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
G-W-Gˊ,不仅反映了商业资本的运动,而且也概括了产业资本、借贷资本的运动,因而可称为资本的总公式。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来源是什么,也就是要阐明货币是在什么条件下以及怎样转化为资本的。
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在资本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流通的结果。但是,剩余价值是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的。在流通领域,无论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因为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而价值量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因而不会产生剩余价值。至于不等价交换,无论是贱买还是贵卖,同样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因为,在市场上,商品生产者会不断变换买者和卖者的身份,他作为买者或卖者多得的,当他作为卖者或买者时又会失去,一得一失,价值量未增加分文。即使有人既能贱买又能贵卖,能够从流通中取得更多的价值,但这也不足以说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因为他多得到的,正是别人失去的,流通中的价值总量没有增加。那么,剩余价值离开流通过程能不能产生呢?也不能。如果离开流通过程,即货币所有者把货币贮藏起来,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发生联系,价值和剩余价值既无从产生,也无法实现。由此可见,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根据上述条件,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货币所有者就必须购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它的使用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也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
1、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它以实际占有为基础,体现显示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表现了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
2、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统治阶级所制定的法律原则决定的。是所有关系上升到发的关系,并通过法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所有制的现实经济形态表现为法律规定的形态,并形成特定的排他性权利。
3、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决定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反映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私有制条件下对劳动力的占有形式和实质上的变化。
奴隶制的占有制,封建制的占有制,资本主义占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