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介绍  教师队伍  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相关资料  特色与政策  网络课程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2015-05-22 13:26   审核人: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一)历史进步性

历史上存在过的任何社会生产方式,在它出现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任何社会所不能比拟的。这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条件和本质决定的。

首先,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客观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所以能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奴隶主和封建主对剩余劳动的榨取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物质生活的需要,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获得使用价值,而加强剥削的手段主要是在简单的手工生产基础上延长劳动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这种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必然受到剥削者物质需求和被剥削者生理条件的限制。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生产目的的方法主要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这便决定了资本主义对剥削程度的提高是没有限制的,所用的方法即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是没有限制的。

其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形成了有利于社会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任何社会的生产方式都有一定的资源配置手段和经济运行方式。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封闭的、分割的自然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形式,不存在统一的社会经济运行,社会资源也不可能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因而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的发展十分缓慢。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商品生产和交换覆盖了全社会,形成了包括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内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在竞争规律的作用下,资本家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也必须不断发展、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所有这一切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再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任何社会生产方式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都会相应地有所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不例外。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科技进步、生产工具变革和生产方法改进非常迅速,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商品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因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相应变化和调整就尤为必要。资本主义生产技术有过三次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结果是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得以确立,第二次飞跃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大调整,即股份公司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第三次飞跃的结果是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后两次调整从根本上说,是与生产社会化相适应的资本社会化。战后由于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发达国家之间国际经济调节日益发展起来,这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在国际范围内所作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增长,与这种生产关系的调整密切相关。

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也相应发展起来。为了呼唤人民一起来战胜封建制度,资产阶级提出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分权制衡”、“自由、平等、博爱”等政治思想,并且以此为指导建立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虽然从本质上讲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但是,这种“自由、平等”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专制相比要先进的多,它为自由竞争、等价交换的商品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二)历史局限性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不只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着绝对发展的趋势,同时也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着一系列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正是这些矛盾形成了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表现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

首先,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与实现手段之间的矛盾。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以保存现有资本价值和实现资本价值的最大增殖。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则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只有更大的生产规模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资本才能扩大剥削范围和提高剥削程度,实现资本价值的更大增殖。这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推动社会生产力无条件发展趋势的原因。但是,也正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达到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反过来同它要达到的目的发生冲突。因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必然降低商品的价值,周期地引起现有资本的贬值;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又必然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从而导致利润率的下降。资本主义这种生产手段和生产目的的矛盾,也就是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企图用无条件发展生产力的方法来保存并最大限度的增殖资本价值,但这种方法却同时包含着促使现有资本周期贬值和资本利润率的降低趋势。资本主义生产的这个内在矛盾,便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生产的一种限制。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同时,又经常同自己的历史任务发生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突出地表现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

其次,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与实现条件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全过程却包括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两个方面。没有直接生产过程,资本就不可能从工人身上榨出剩余价值;没有交换过程,资本榨出的剩余价值就不可能实现。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实现过程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然而两者所需要的条件却并不相同。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来说,只受现有资本量、劳动量和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的制约,只受现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但是对于剩余价值的实现来说,它的条件却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以及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相互适应,从而要受到不同生产部门的比例和现有社会消费力的限制。这里所指的消费力是实际购买力,这种购买力在无产阶级那里由于资本主义剥削和对抗性的分配关系而受到限制,在资本家那里受到追求积累的欲望的限制。结果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力落后于社会的生产力,使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及其包含的剩余价值不能实现或不能顺利实现,形成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深刻矛盾。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的统一、对立,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内在矛盾。生产力越发展、市场越扩大,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消费力之间的冲突就越在更大的规模上重演。这个再生产过程内部矛盾不断强制解决又不断发展的事实,再一次显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局限性。

最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和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一切矛盾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在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生产,它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由社会共同占有和支配,对社会生产由社会实现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并按照劳动者的利益分配社会产品。然而,在社会化生产随着资本积累而不断发展的同时,资本和生产资料却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社会化生产不是用来满足社会需要,而是完全服从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和资本增殖的目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各种矛盾都不过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法彻底解决。这个社会在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和文明的同时又不断产生出无数违反常理的现象和趋势:创造财富的劳动者不能占有财富,减轻劳动的机械成为加强劳动的工具,就业手段的扩大反过来增加了失业,社会生产的发展必须被生产的下降所打断,产品的极大丰富却不能消灭贫困现象,社会文明的提高产生出更多的犯罪和堕落,伴随着社会进步出现了越来越普遍的失望、不满和沮丧。这个社会在促使不同的人群、不同国家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达到空前未有的高度的同时,在国家范围内和国际范围内不断产生各种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阶级的、民族的、宗教的复杂矛盾与冲突。这就表明,资本主义并不是理想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不但显示了历史进步作用,同时也表现出它的历史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尽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从历史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首先,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初,以追求价值和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经济取代了以获得使用价值为目的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对生产关系进行的调节,虽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终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化的生产力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结果必将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其一,生产社会化达到了极高的程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直接投资建立国有企业、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持股及政府采购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相当部分的社会生产,并通过计划调节和各种经济杠杆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使生产走向全面的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最重要的物质条件。其二,伴随着生产的社会化,资本主义生产管理也日益社会化。随着股份公司的迅速发展,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的分离,垄断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再是由单个资本家来执行,而日益转由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组成的社会机构来执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使得银行、邮政、通信等全国规模的管理机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建立起了日臻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管理网络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这就为实现社会主义准备好了社会性的管理机构。其三,资本的社会化达到最高限度。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使股份公司得到了普遍的发展,大量原来由单个资本家支配的资本转为由统一的公司管理中心来支配,使单个资本变为社会资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的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又进一步使资本的社会化向全球化发展。资本的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为否定资本主义本身准备好了客观条件。

最后,除了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还为其自身的灭亡准备了掘墓人——无产阶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立。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丝毫没有改变无产阶级被剥削的地位。相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垄断资本从雇用劳动者身上榨取越来越多的无酬劳动,技术进步成了资本家剥削工人更多剩余价值的主要手段。这种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也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根本对立的经济根源。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使无产阶级的组织性、纪律性日益加强,文化教育素质和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因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也必然日益扩大和尖锐。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彻底改变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的状况,摆脱自己受剥削、受统治的地位,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完全统一。因此,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也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最终结果。

总之,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这是由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马克思正是依据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刻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原因,科学地预见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总趋势。

(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客观必然性。但是,这种必然性决不会自然而然地变成现实,而是需要通过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在本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发展史已经证明,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取代旧的社会经济制度,总是要经历一个长时期的、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更是长期而曲折的,这是因为:

第一,一种社会经济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必须是这种生产关系已经不能继续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在资本主义矛盾加深和激化的同时,资产阶级在不触动其根本制度和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地进行的调整是私人资本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自我扬弃的表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可以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暂时的一定程度的缓解,使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达到顶点的累积时间延长,从而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成为-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二,从世界范围来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要彻底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要求新的社会制度比旧的社会制度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社会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应当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但是迄今为止,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都不是脱胎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脱胎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很不发达。这些国家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来建立自己的牢固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加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时间还比较短,新的经济体制还在建立和完善之中,这些决定了目前社会主义国家还不可能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经历了数百年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大批科技人才,有素质较高的熟练劳动大军,这种状况决定了社会主义要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第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在某一国家的实现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革命形势的形成,而这些条件的成熟需要很长的酝酿和准备时间。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条件成熟的状况必然会出现不平衡。特别是革命的主观条件更是不同。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仍处于资本主义体系内。在资本主义体系中,有些是已经走上垄断阶段的帝国主义国家,有些是正在向垄断阶段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有些是正在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发展中国家。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产阶级极力采取收买政策,培植工人贵族,瓦解工人运动。同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垄断资产阶级攫取的利润大大膨胀起来。他们可以从巨额利润中拿出很小部分,搞“福利国家”;他们发行小额股票,实行“股权分散化”,从而大肆鼓吹“人民资本主义”。在企业内部,资本家以所谓“劳资合作”和吸收少数工人参加管理等办法来麻痹工人阶级。这些对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起了一定的作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还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革命条件成熟的不平衡、革命运动形势的高低潮相互交错,使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仅是长期的,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

第四,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巩固和发展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出现曲折甚至是倒退。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对以往一切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制度的根本否定,这个否定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更加复杂、更艰巨。这不仅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之上,生产力水平比资本主义低,而且,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模式,没有现成的经验,只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去探索和创造,这难免会走一些弯路,有时也会出现较大的失误。再加上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政策,也会使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遭受暂时的挫折,出现暂时的倒退。所以,社会主义革命同以往的革命一样,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和曲折的发展过程。

总之,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尽管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它毕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上一页 [1 2 3 4]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bet356亚洲版在线体育习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   地址: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学府中路2号bet356亚洲版在线体育
电话:029-86173063 邮编: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