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介绍  教师队伍  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相关资料  特色与政策  网络课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15-05-24 13:12   审核人: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旧的社会历史理论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往往归结为人们的思想动机或精神力量,而未能揭示社会历史的真正奥秘。唯物史观超越了唯心史观,它没有停留在“精神动力”的层面上认识社会历史,而是透过历史的表象,进一步探寻并发现了社会历史深处的“动力的动力”: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不同的重要作用。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领域也不例外。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其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从社会领域中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来看,社会矛盾有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之分。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了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了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社会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经济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经济结构是指生产方式,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狭义的经济结构是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观念结构主要是指以经济结构为基础,并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社会意识形态,即观念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实际上也就是社会基本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的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17世纪和18世纪从事制造蒸汽机的人们也没 有料到,他们所制作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使全世界的社会状态革命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扩大,各民族的交往越来越多,人类历史逐渐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作为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基础的物质生产存在着双重关系:体现在生产力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体现在生产关系中的人与人的关系。这双重关系犹如社会历史的经纬线,构成了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矛盾。生产力发展既是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的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如前所述,当旧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生产力状况就必然要求改变或变革生产关系,而一旦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状况发生了变化,就会同原有的上层建筑发生矛盾,并要求改变旧的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发展又会引发其他具体的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因为,前一对矛盾的解决必须依赖于后一对矛盾的解决。生产关系变革或经济基础的变化,有赖于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即上层建筑的变化或变革。当上层建筑适应新的经济基础时,也就必然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在一定条件下,只有解决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才能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进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要通过一定社会的阶层或阶级的矛盾表现出来,或表现为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的矛盾甚至冲突。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会导致代表或拥护不同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法律制度的阶级之间的矛盾的尖锐化,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阶级斗争甚至社会革命,进而促使一定社会形态的变迁、更替。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中,社会基本矛盾通常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的。每一次成功的改革,都是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某一方面或某种程度的解决,从而促进社会发展。无论是阶级斗争、社会革命,还是社会改革,根源都是社会基本矛盾。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离开了阶级斗争,就无法理解阶级社会的发展。“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经济范畴。列宁1919年在《伟大的创举》中给阶级下了一个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 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同经济发展过程联系在一起的。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关系或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社会经济地位。

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经济利益这个轴心展开的。恩格斯指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都总是凭借它们所占有的生产资料和在生产体系中所处的统治地位,对剥削阶级实行残酷的压榨和掠夺。同时,为了维持和加强他们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又必然对被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被剥削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就不得不起来进行反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并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全部发展过程。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因与阶级斗争动力是联系在一起的。恩格斯指出:“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达一种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如果说近代以前阶级斗争在历史中的作用还较为隐蔽的话,那么近代欧洲伴随封建制度土崩瓦解而来的汹涌澎湃的革命,则非常明显地展示了阶级斗争的作用。法国复辟时期的一些历史学家在总结法国大革命以来的历史事变时,也承认阶级斗争是理解中世纪以来法国历史的钥匙。19世纪初,英国的土地贵族和资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争夺统治的要求,是英国全部政治斗争的中心。从1830年起,在英国和法国,工人阶级已被承认是为争夺统治的第三个阶级。恩格斯说:“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的现代历史的动力。”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时,即当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维护旧的生产关系的反动阶级,必然同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形成尖锐的对抗。这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形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前进。阶级斗争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剥削阶级的统治,迫使反动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不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关系和政策,使社会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从而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阶级斗争受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发展的。对于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必须从不同时代生产发展的状况、社会基本矛盾的状况来说明。不能脱离客观现实,片面否认或夸大阶级斗争的作用。历史上的一些阶级斗争,如奴隶反对奴隶主、农民反对封建地主的斗争,虽然不同程度地打击和动摇了剥削阶级的统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是,由于它们并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并且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密的组织,因而这些斗争往往不能避免最终失败,成为剥削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历史上处于上升时期的新兴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曾经扮演过革命的角色,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剥削者固有的阶级局限性,他们斗争的目的是用一种剥削制度取代另一种剥削制度,这种斗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是有限的。无产阶级不同于历史上的其他一切阶级,它代表了新的生产方式,是最有前途、最富有革命彻底性的阶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以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最终解放全人类为最终目的的斗争,其历史进步作用是其他阶级斗争不可比拟的。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阶级分析方法为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阶级社会现象,认识阶级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阶级分析方法要求全面地、动态地分析阶级状况,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准确把握各阶级之间关系和阶级力量的对比,把握社会运动和社会生活的脉搏。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重要依据。在认识和处理阶级矛盾时,要严格区分阶级矛盾和非阶级矛盾,区分对抗阶级与非对抗阶级之间的矛盾,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要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是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殊形式的遗留。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取得执政地位的条件下,阶级斗争的形态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是完整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而是人民群众同各种反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之间的斗争。阶级斗争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它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中的大多数矛盾已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国内外敌对势力还存在,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将长期存在。从长远看,阶级斗争会逐步趋向减弱、缓和到最终消亡,但在某种条件下,阶级斗争还可能激化。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实践证明,无论缩小或者夸大,两者都要犯严重的错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注意保持安定团结,防止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又要提高警惕,注意阶级斗争的新态势,不能对此掉以轻心、麻痹大意。从世界范围看,我们还处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西方敌对势力力图对我实行“西化”、“分化”,对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各种形式的侵袭和破坏。从国内看,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不能完全防止党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蜕化变质等现象滋生,不能完全杜绝极少数敌对分子的产生。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

(四)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革命,亦称社会革命,它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推翻奴隶制的新兴地主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的新兴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社会革命的爆发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如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一定主观条件,如革命阶级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和群众的发动程度等。

(五)革命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首先,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旧的上层建筑又极力维护旧的生产关系时,必须通过社会革命这一手段来摧毁或扫除历史前进的障碍。其次,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它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充分激发他们的革命热情和聪明才智。“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分出现。”社会革命还能够极大地教育和锻炼包括革命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最后,作为人类历史上的最后一种社会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正如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只有在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并且使这一切都服从于最先进的民族的共同监督的时候,人类的进步才会不再像可怕的异教神怪那样,只有用被杀害者的头颅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bet356亚洲版在线体育习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   地址: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学府中路2号bet356亚洲版在线体育
电话:029-86173063 邮编:710021